肾结石是尿石症的一种,多见于青壮年。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甚至体内脱水,使排尿减少,再加之夏季暴露于阳光下时间长,紫外线照射皮肤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合成增多,维生素d和维生素a可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尿液中排泄钙增多,尿内结石物质易产生结晶核,从而形成结石。冬季天气寒冷,人的尿量增多,已形成的小结石被尿液冲刷,向下移动,此时引起肾绞痛症状。
那么,这个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起来,肾结石的形成机制大致有以下几条:
第一,草酸积存过多。体内草酸的大量积存,是导致肾尿结石的因素之一。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这些人们普遍爱吃的东西,正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医生通过研究发现:克菠菜中,含草酸.6毫克,如果一人一次将克菠菜全部吃掉,食后8小时,检查尿中草酸排泄量为20~25毫克,相当于正常人24小时排出的草酸平均总量。
第二,嘌呤代谢失常。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如果,一次过多地食用了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谢又失常,草酸盐便在尿中沉积而形成尿结石(血液中的草酸盐沉积关节等处,则形成常见的痛风)。
第三,糖分增高。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经常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会使结石形成创造条件。专家们发现:不论正常人或结石病人,在食用克蔗糖后,过2小时去检查他们的尿,发现尿中的钙和草
酸浓度均上升,若是服用乳糖,它更能促进钙的吸收,更可能导致草酸钙在体内的积存而形成尿结石。
第四,脂肪摄取太多。各种动物的肉类,尤其是肥猪肉,都是脂肪多的食品。多吃了体内脂肪必然增高,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因而引起对草酸盐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现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肾结石很可能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所以,医生们常讲,为了预防得结石病,热天要多喝点水,吃了油水多的食物时,也要多喝点水,以促进排尿畅通,稀释尿液成分,就减少了得结石的危险。
第五,蛋白质过量。对肾结石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发现结石中的草酸钙占87.5%.这么大比重的草酸钙的来源就是因为蛋白质里除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羟脯氨酸之外,蛋白质还能促进肠道功能对钙的吸收。如果经常过量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便使肾脏和尿中的钙、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肾脏功能把多余的钙、草酸、尿酸排出体外,这样,得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症的条件就形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肾结石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如此。
结石从来了的呢
作为一个泌尿科医生,在工作中,常常被患者问及,肾脏为什么会长结石,结石是如何长出来的......
这个话题目前无法讲清楚是有原因的。结石如何形成是泌尿外科很古老的话题,以当今世界如此先进的科研条件,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不过,勤劳智慧的泌尿外科前辈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结石形成机制的推测。今天就来将这一系列假说,以长话短说的方式,讲讲清新又可爱的腰子同学是如何酝酿出一颗结石的。
一、结石成分过饱和学说
以食用盐的生产过程举例,海水在日晒中,水分蒸发,原来溶解于海水中的盐就变成固态的晶体沉积于水底。肾脏结石的形成过程也很相似,血液经过肾脏把体内不需要的东西滤过至人体的下水道系统—泌尿系统。可是,在滤过之后,肾脏又将滤过的99%的水分重吸收回体内,尿液中结石成分的物质浓度上升,最终达到不能完全溶解的程度,我们称之为过饱和。就如同晒盐一样,水少了,盐就析出来了。长期如此的过饱和,经长年累月的积累,结石就由看不见的小晶体长成了大结石。过饱和学说也是我们嘱托患者通过多喝水预防结石的理论基础。
二、尿液中结石形成抑制物减少
据说在尿液中,有两种神秘的力量,一种是促进结石形成的邪恶势力,一种是抑制结石形成的正义力量。正邪势不两立多年,一直都是邪不胜正,在正义力量的镇压下邪恶势力常常深居简出,从不敢聚众闹事。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天有不测风云,正义力量受到了削弱,邪恶势力趁机集结。邪恶势力就是结石成分,包括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磷酸钙等等,在结石形成之前,他们以溶质的身份隐藏溶解在尿液当中。正义联盟包括枸橼酸盐、TH蛋白、富糖醛酸蛋白等,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结石成分的聚集,抑制结石的形成,一场TH蛋白大战一水草酸钙的大电影由此拉开了序幕。可正义联盟中谁才是MVIP(最重要的那个人),目前的研究还没有解释清楚。
三、Randall斑学说
年,有个称呼为Randall的前辈,非选择性地对0例尸体的肾脏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约19.6%的个体肾脏乳头尖有钙化沉积。肾乳头在病理条件下能够引起上皮细胞下草酸钙盐和磷酸钙盐的沉积,并侵袭到肾乳头表面,称之为Randall斑。Randall认为,肾脏结石是以Randall斑作为平台聚集生长而来。简单点说,就如同房间的顶上掉了一块墙皮,掉墙皮的地方开始聚集尘土,直到长出了一块石头。在后续的研究当中证实,于例的患者中发现例有Randall斑形成,既91%的结石患者能够明确有Randall斑。
关于结石形成的假说还有很多,这既是基础研究不足的结果,也是基础研究不足的原因。究竟是某一种机制还是多种机制都有,目前尚无定论。但愿在结石形成的基础研究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