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30时代,焦点东移,宜昌猇亭迎来高

上月,伍家岗长江大桥通车了。大桥的通车,昭示着宜昌“三纵五横”快速路网得到进一步完善,对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宜昌立足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写下重要一笔。宜昌城市发展,也正式进入长江3.0时代。

长江3.0时代,宜昌主轴焦点东移

履迹宜昌,一部建桥史,一部城市发展史

宜昌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宏大的建桥史。近三十年城市发展浪潮中,城市发展以长江为核心、以建桥为节点蝶变,见证着不同阶段下的空间格局。发展中的城市空间呈现两个特征:第一,溯江发展,第二,大桥建设改变城市格局。

图:大桥建设改变城市格局

溯江发展1.0——年,夷陵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长江南北单核通行,城市发展以江北为重心东进,成功实现两个升级:一是传统商贸业升级,二是城市空间东拓扩容。

溯江发展2.0——年,至喜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长江南北双核互通形成,城市依托大桥、由江北单核发展转向南联北拓东进,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和大交通建设,初步形成沿江分布、垂江拓展的发展格局。

图:年8月1日庆祝伍家岗长江大桥通车

溯江发展,“长江左右干路”框定城市生活核心片

作为码头城市,长江主轴天然是经济轴,汇集最优质的资源,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串联CBD中央商务区、解放路滨江商务区、万达广场滨江商务区、中南路片商务区、火车东站片商务区等五大功能区,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图:江城大道与峡州大道框定主轴核心

与长江主轴平行的道路,天然是主干道。在未来一江两岸、江左“山在城中”、江右“城在山中”的城市格局中,江城大道和峡州大道,分列长江左右两侧,溯江而下,垂江发展,框定长江主轴上的最核心片。

焦点东移,猇亭即将迎来高光

宜昌的两次东进运动:

溯江发展1.0时代,城市框定中南路作为城东新区,开启城市的第一次东进浪潮。

溯江发展2.0时代,城市以火车东站作为城东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发展,掀起城市第二次东进浪潮,伍家岗政务新区渐成方圆。

图:城市东进示意图

时至年,伍家岗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二次东进成果进一步巩固,第三次东进的声音早已跃然纸上。

根据《宜昌市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宜昌将构建“铁水公空管”多式联运转运体系,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建成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强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同城市道路、广场、机场、车站、港口、长江大桥、过江隧道、产业园区等规划相结合。重点规划修建红花套公铁两用大桥,打通连接猇亭区与红花套镇的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

图:红花套长江大桥规划参考文件

十三五期间,城市东进成果显著。伍家岗政务区方兴未艾,三峡临空经济区已经设立。主城高速收费站东移9公里,沿江大道扩建至猇亭境内,峡州大道全线通车直达三峡临空经济区,三峡机场加快扩建至4E级。

图:长江3.0聚焦临空经济区

十四五期间,城市第三次东进至猇亭的规划,已然清晰明了,焦点东移,猇亭将迎来高光。

每一次东进,都有一个新区主题。伴随着伍家岗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城市发展的长江3.0时代正式到来。这一次,城市焦点大概率属于三峡临空经济区。

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城市,宜昌的机遇与挑战

长江与宜昌的机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宜昌的两会,也正式发布宜昌年远景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在“宜荆荆恩”城市群中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形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功能,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品牌影响更加凸显。

图:宜昌

根据两会数据,宜昌已形成千亿级全国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千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未来5年内大概率会新增:以保障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及打造区域性飞机维修和改装基地、通用航空材料、通用飞行器零部件、通航教育培训、通航文化创意等全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世界先进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为目标的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进一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图:广汽传祺宜昌制造

有趣的是,这些千亿级别经济增长点,都与猇亭三峡临空经济区有关。

宜昌区域性城市的挑战

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城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新时期宜昌的使命担当。

宜昌扼守三峡,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区位优势,西接“渝新欧”,融入“一带一路”第三亚欧大陆桥,东接“汉新欧”,健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机制,“水陆兼行、东西双进、南北突围、通江达海”。经济总量与省内城市相比,先是在总量上被襄阳赶超,后又有不少城市在逐步缩小差距,而与中游城市群、沿海同级别城市相比,宜昌还有不小的差距。

表:湖北省城市数据对比

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家。十四五期间,我市招商目标是每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现实与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垂江拓展、聚焦经济增长点,是十四五时期宜昌推进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城市的关键力量。在三峡临空经济区设立之后,三峡临空经济区的中心功能升级也已箭在弦上。

发展方向:中心城区主要向长江宜昌下游段方向发展,形成沿江分布、垂江拓展的发展格局。

空间结构:沿江、带状、多组团。

快速交通:江城大道、峡州大道、三峡专用公路

——十四五下的宜昌空间发展格局

向东9公里,三峡临空锚定双中心

“一核四区”拥簇,三峡临空锚定城市东大门的功能中心

城东新区向东3公里,是伍家岗政务区;伍家岗政务区再向东9公里,就是猇亭三峡临空经济区。

图:猇亭在宜昌市域中的位置

根据新区规划,猇亭为宜昌重要经济增长极,三峡临空经济区是以总部经济为引领,以高端制造、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生态旅游为载体,集制造研发、会展交流、总部经济、文化旅游、居住休闲于一体,宜商宜业宜居宜旅的产城融合新区。

图:三峡临空经济区规划图

区域内形成5个功能区:东部机场核心区、西部高端制造区、南部现代物流区、北部生态旅游区和中部临空商务区。高端制造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制造、汽车制造、航空新材料和生产服务、工业研发等产业。现代物流区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仓储加工、交易展示等。生态旅游区为远期规划,重点发展金融商务、航空博览、文化创意、主题公园、休闲度假等。据初步统计,在宜昌现有的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中,有8家已进驻猇亭或三峡临空经济区,今年4月举行的猇亭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超亿元,以上成果可见一斑。

图:年4月宜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临空商务区是区域的综合功能中心。区内规划临空新城15分钟生活圈,是区域内居住组团人口规模最大、配套功能规划最齐备、布局最科学的全新都市生活圈,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居住人口7万人。

目前,临空商务区已成腾飞势,三峡国际博览中心启动建设,打造三峡会展第一品牌,知名大学附中、医院进驻签约在即,海航集团打造临空别墅群,率先开启临空居住先河。

位于临空商务区中心单元的卓尔宜昌航空城,也是一个极具地标性质的综合体。项目内部规划包括会展中心、潮流商业、星级酒店、创业孵化、高端社区于一体的五大高端业态,借助卓尔产业优势,聚力打造中央商务区、会展经济区、双创产业园区、卓尔企业第二总部、以及长江中上游区域强总部基地之城。

图:三峡国际博览中心效果图

这场景,与十年前的城东新区、五年前的伍家岗政务区,竟是惊人相似。

扼守水陆空港枢纽,三峡临空锚定长江中上游大物流中心

猇亭最大的优势在于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四条高速、三条铁路过境,拥有云池港深水码头和承载鄂西对外空客货物运输的国际机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川气东输”六大通道汇集于此,在宜昌主城五个行政区中,无出其右。

宜昌两会报告已经阐明,完善三峡临空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构建“多式联运、无缝对接”航空物流枢纽大格局,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高质量互联互通,高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物流中心,是三峡临空经济区的使命担当。

图:猇亭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位置

无论是城市的经济增长极,还是大物流中心的使命担当,三峡临空经济区都尽显排头之势。临空商务区从中心延伸,大型综合体项目、会展中心、市政配套工程、星级酒店项目、奥特莱斯、企业总部办公等云集。随着临空商务区的建设提速,预计十四五期间,区域将汇聚更多的总部经济体和项目,区域总部经济中心、商务中心的定位不断强化。

商务区示意图

逐步解除羁绊后的临空商务区,中心引领,聚合发力,在十四五期间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区域发展的中心,是功能的中心,遇上长江3.0时代的高光,它就是未来的城市中心,值得留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gerad.net/ldjxbx/11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