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眼看穿虚假医药广告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篇原创文章

前段时间,刘洪斌等一批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的表演生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宣告了终结。他们大都是披着“神医”的外衣,打着悬壶济世的旗号,最终目的就是卖他们的“神药”。很多的无辜群众受了骗,归根结底是由于大多数人的医药常识不够,不能一眼看穿他们。今天书生和大家一起练就火眼金睛,一眼看穿虚假“药品”广告。

1.明确保健品与药品之间的区别,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简称,也就是说保健品属于食品而不是药品。两者最主要区别就是保健品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而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也可以理解成保健品不能治病,只有药品才可以治病。

2.保健品应是绝对的安全无毒而药品可以有毒副作用。

所以说下次要是再看到有保健品广告宣称对什么病有治疗效果,那么肯定就是虚假广告了。

广告宣传

提到有关药品的广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

处方药

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保健品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而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

保健食品的广告特别有如下规定

特别对于保健食品的广告特别有如下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二)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三)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四)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

  (五)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那么怎样一眼看出广告里面的“药品”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呢?最主要就是看包装: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根据广告法规定处方药肯定是不可以在电视上宣传的,也就是说你在电视上看到的药品只能是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Drug,简称为OTCDrug。其中分为甲类和乙类,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

批准文号

其次在药品在包装上一定能够看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或Z.S.J.B.F)+8位数字”,H字母代表化学药品、Z中成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F药用辅料。如果包装上没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肯定不是药品,如果有“国药准字”你登陆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数字,查不到的也是假药。

甲类OTC

乙类OTC

蓝帽子

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是:国食健字G(J)+年号+流水号,字母G指国产J指进口。或卫生部的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年号+流水号。并且规定在包装或标签上方必须标有保健品的特殊标识:“蓝帽子”,一个类似蓝帽子的图案,下面有保健食品四个字,没有蓝帽子和保健品批准文号的就是假的保健品。

蓝帽子

保健品标志

其次保健品的宣传中经常会出现夸大宣传,保健品按规定只能有如下的功能,假如有广告宣传超过下面的范围那么肯定就是虚假广告了。

功能范围

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血脂;3、辅助降血糖;4、抗氧化;5、辅助改善记忆;6、缓解视疲劳;7、促进排铅;8、清咽;9、辅助降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缓解体力疲劳;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16、改善生长发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性贫血;19、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20、祛痤疮;21、祛黄褐斑;22、改善皮肤水份;23、改善皮肤油份;24、调节肠道菌群;25、促进消化;26、通便;2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总结一下啦,电视里药品广告只能是非处方药的广告,非处方药分为甲类和乙类,非处方药是可以治病的。而保健品都应该有“蓝帽子”标识,是不能宣称它可以治病的,其功能范围只能在上述27种内。希望大家今后都可以一眼看穿刘洪斌这样的“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不会再上当受骗。

远志

今天您打算给作者打赏多少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gerad.net/ljsdlczz/8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