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世界肾脏病日
着重强调肾功能的保护和延续。肾脏是我们身体里劳动模范,时时刻刻默默无闻地工作,保证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日摄入营养结构的改变,成为了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及复发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尿路结石不仅会引发肾盏、肾盂梗阻或继发感染,还可能因结石太大或结石嵌顿太久造成了严重的肾积水,长期的肾积水压迫可以造成肾萎缩、肾脏功能永久丧失。
尿路结石是由尿液中的一些成分在肾脏中形成的较坚硬的物质,小的如谷粒,较大的超过珍珠大小。肾脏是泌尿系结石最好发的部位,大多数肾结石不需要就医,都能够自行排出体外,没有不适感觉,或者仅有轻微的疼痛感。但也有的结石排出困难,甚至卡在了输尿管里,导致尿液流出受阻,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出血。
尿路结石是如何产生的?
尿路结石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尿量减少:由于饮水少或其它原因导致尿量减少,会导致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盐类和有机物质浓度升高,容易形成结石;
(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会导致晶体粘附尿道,一些细菌还使尿液的酸碱度升高,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人体内的钙、草酸等代谢异常,使形成尿结石的物质排出增多;
(4)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海绵肾等尿路畸形):尿路任何部位狭窄、梗阻或憩室都会导致尿液滞留,进而导致晶体沉积或继发感染,容易形成结石;
(5)遗传性疾病: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家族尿结石发病较多,可能与基因有关;
(6)职业及所处地理环境、气候:高温作业、飞行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山区沙漠、热带及亚热带发病率较高;
(7)饮食和营养:饮食中动物蛋白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另外脂肪、嘌呤、草酸、钙磷等微量元素都会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
哪几类人容易的尿路结石?
????
1、喝水少、吃肉多的人
2、久坐不动,爱憋尿的人
3、肥胖人群
4、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
6、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者
体检发现的无症状的结石该如何处理?
经常有患者因为医院就诊,之前没有临床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引起梗阻、感染或积水、有无肾功能受损及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全身情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无论那种情况,都应该咨询专业医师,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进行相应治疗,以避免结石增大或导致肾积水、感染、肾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一般而言,直径小于0.4cm,光滑的结石,绝大多数都能自行排出。结石直径不超过0.6cm的,没有梗阻或感染等结石并发症的,可以暂不处理,定期复查结石有无增大移位或产生其它情况,并咨询专业医师。结石大于0.6cm的,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尿路结石会导致肾衰竭吗?
如果结石较小,或没有引起尿液排出障碍,或者梗阻及时解除,肾功能一般没有影响。如果结石较大,造成肾、输尿管、尿道等部位梗阻,使尿液不能排出或排出不畅,肾盏内压力增高,最终会引起肾盏积液或积脓,导致肾实质逐渐萎缩变薄,最后变成纸样薄,整个肾变成一个大水囊。常致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进一步造成肾功能衰竭。
尿路结石病人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
(1)大量饮水: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量,减少晶体沉积,也有利于结石排出。除白天多饮水,夜间应增加饮水1次,使尿液呈稀释状态,减少晶体形成。成人24小时尿量应保持在mL以上;
(2)调节饮食:高钙摄入者应减少含钙食物的摄入量,少用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坚果类食品。草酸盐结石的病人应限制浓茶、菠菜、番茄、芦笋、花生的摄入。高尿酸的病人应避免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经常检查尿pH,预防尿酸和胱氨酸结石时尿pH保持在6.5左右;
(3)特殊性预防:草酸盐结石的病人可以口服维生素B6,减少草酸盐排出,口服氧化镁可增加尿中草酸溶解度;尿酸结石的病人可口服别嘌呤醇和碳酸氢钠;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须摘除腺瘤或增生组织;有尿路梗阻、尿路异物、尿路感染或长期卧床的,应及时处理病因,避免结石发生。
我们如何预防尿路结石?
(1)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以保证夜间有足够尿量,尤其是体力工作者或高温作业的人更要喝更多的水,而且不是在等到感觉口渴时再饮水;
(2)适当增加饮食中的纤维素,减少食盐、精糖、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过多钙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及油腻食物;
(3)适当活动。长时间不活动,可增加尿中晶体成分的沉淀机会而形成结石。体育活动可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即便是因病卧床的病人也应勤翻身。
(4)定期常规体检,行泌尿系平片或超声检查,也能够早期发现或排除泌尿系结石。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