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期一
年2月
一喝水就想尿尿,喝完水过40分钟左右就有小便,而且过一会又想小便,喝得多,小便就多?只要喝一大杯水就上5、6次厕所是不是不正常?“水”怎么变成“尿”水进入体内后,先进入胃肠道,后经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中。经过血管的输送,血浆中水分和晶体物会通过肾小球过滤,来到肾小管。肾小管将营养物质、水分以及无机盐重新吸收,传回血管内。其余含有氨和盐类的物质就形成最终的尿,最后经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输送到体外。从喝水到尿液的形成,中间这个时间节点是不固定的,温度、人体活动、气候因素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这个过程。通常情况下,这段时间大概为30-45分钟。为什么有人一喝就尿,有人则相反?一喝水就尿尿,首先可能是出现了疾病。主管排尿的是泌尿系统,如果出现了尿路感染等问题,就会出现尿频现象。这种情况下,往往伴随着尿痛、尿不尽等症状。其次就是个体差异所导致情况,这方面因素同样多种情况。膀胱括约肌松弛,容易频繁产生尿意。膀胱储存尿液,要达到一定量才会产生尿意。膀胱是有弹性的,如果弹性足够,则能储存更多的尿液,但是如果括约肌出现了松弛,一丁点尿液就会让膀胱感到负担,这时就会向大脑频繁发出排尿的信号。通常情况下,上了年纪的人、产后妇女都会出现括约肌松弛的情况,进而导致尿意频繁。有人平时口渴后才喝水,这就导致膀胱逐渐适应缺水环境,一旦喝水而受到刺激,进而就会产生尿意。膀胱的容积天生比较小,所以喝同样的水,这类人上厕所的频率就要高一些。而喝了水,尿意却不多的人,同样有多重的因素在起作用。膀胱大,储存尿量多,所以尿意就不频繁。经常运动或者劳动,自身消耗的水分较多,所以大部分水都参与代谢或变成汗液排出去,尿液自然就少。如果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水分被身体大量的吸收储存,也不会产生尿液。经常有憋尿习惯的人,膀胱的敏感性降低了,即便喝了大量的水之后,身体也能适应。一些疾病因素,比如肾病、心功能异常、尿路堵塞等也会导致排尿减少,所以身体一旦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就应该尽早就诊排查。健康提醒:憋尿会把身体憋坏正常情况,膀胱储尿极限是毫升,如果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憋尿,真的会憋出问题。未成年人憋尿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加重肾脏负担,甚至还会引起急性腹膜炎,还会导致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以往,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成年人憋尿会导致括约肌逐渐“失灵”而松弛,最终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还容易形成尿结石、尿潴留、尿毒症等疾病,严重时会影响到性功能。憋尿引发的尿路感染,会进一步诱发肾脏疾病。在生活中,如果是儿童,家长应该正确引导,避免出现憋尿的坏习惯。而成年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避免主动憋尿。如果在一些场合不方便,也要尽可能提前上个厕所。如果有过憋尿行为,事后则要多喝水,增加排尿量,预防尿路感染。热门文章
☆“甲状腺”别轻心,戒掉这3种疼痛食物
☆偷偷告诉你,高血压最怕3种“豆”
☆排便时“前硬后软”到底怎么回事!
☆方便大谣言,吃一次消化32小时?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咨询健康问题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