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清泉轻轻下》▲
《云里清泉轻轻下》内在层面上,吴兴沛先生的画作有效借鉴和取融了篆刻艺术有形或无形的元素。他认为,篆刻艺术虽然不同于画画,但在章法、布局上与画理的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讲,篆刻章法就是绘画构图的缩影。带着这一认识,他探求古玺章法与山水画构图的共性,借鉴吸收,力求打通二者构图内在联系。赏析其《换了桃符不知年》《涧底又听飞泉响》《满山馨香润清流》等山水作品,我们可体会到他注重画面境象的对立统一,将篆刻创作需要讲求的动静、虚实、刚柔、开合、曲伸、进退等阴阳关系,尽可能地与绘画布局中的黑白、轻重、主次、浓淡等美学概念相融合,远景、中景、近景之间都精心地布置了虚白的空间,与实景搭配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和美生动的画面,山高耸翠,泉流鸟鸣,苍浑清远,气韵流动,诗情弥漫。▲客居蒙山之阳▲
▲《满山云涛泻清流》▲不仅是构图。吴兴沛先生通过篆刻实践,深化了对线条的认识,也实现了自我山水画创作对线条的优化、升级和熟练的运用。在线条处理中,他注意线条之刚柔相济,力感传达,行笔急徐有致,急时勇猛果断、笔锋犀利,徐时走笔如蚕,迟涩淹留,有一种凝重感,含有一定的金石气。▲临沂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吴兴沛先生说:“我喜欢印章比较早,慢慢地认识到这个印章对于绘画到底起个什么作用,又看了好多理论书籍。这一幅画,根据大小盖上一个相应的印,它确实弥补了画面的不足。用印是比较讲究的,不能随便盖。”▲妙造自然▲▲醉心云山▲“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委屈》)吴兴沛先生服膺这一论艺格言,他自觉追求文化艺术真谛,从深层上想问题,他力图在篆刻艺术与山水画两者之间架构起有效内在融通的坚实桥梁,有效地提升了他的山水画艺术,具有学术意义。上官爵文年11月25日草于泉城石修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