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结石肖静

北京扁平疣医院简介 http://m.39.net/pf/a_8744643.html

泌尿结石是由尿中的一些成分在肾脏内形成的结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以泌尿系症状为主的疾病,在我国,南方比北方更为多见,夏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人类肾系结石的发病率也在渐渐升高。肾结石的形成过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液中成石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积,最终形成结石。尿路结石大多是由人体代谢产物构成,不同成分的结石可以反映体内相应成分的代谢异常。尿液内常见的成石成分包括钙、草酸、尿酸和胱氨酸等,任何生理紊乱造成成分异常都可能启动结石形成和促进结石生长。

局部因素由尿路系统局部因素所致的结石,多是在其他病变基础上形成的。尿路梗阻、感染和尿路中存在异物是诱发结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梗阻可以导致感染和结石形成,而结石本身也是尿路中的异物,后者会加重梗阻与感染的程度。

药物相关因素引起的肾结石占所有结石的1%~2%,分为2大类:

尿液的浓度高而溶解度比较低的药物,包括氨苯蝶啶、茚地那韦、硅酸盐和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本身就是结石的成分;能够诱发结石形成的药物,包括乙酰唑胺、维生素D、C和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在代谢的过程中导致了其他成分结石的形成。

气候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诱发结石形成,夏季是发病高峰,排汗和呼吸丢失的水分增加导致尿液浓缩。其次是日照时间延长,人体合成1,25-双羟维生素D增加,体内钙的含量增加,尿钙的排泄增高,易形成结石。

水分摄入不足可致尿液浓缩,过量食入动物蛋白、钠、钙,长期低镁饮食,维生素A、B6缺乏时也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山区饮用水未净化,含较多矿物质可能会增加结石风险。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每日服用超过4g)、磺胺类药物以及使用头孢曲松钠?均会导致肾结石的风险升高。

很多有肾结石或者输医院检查后,发现结石不大,医生会建议多喝水多运动来排石,但是如果长时间都还是无法排出,甚至结石越长越大,还经常腰酸腰痛的话,是需要干预调治来促进排石的。今天我就来教大家一个好用的排石方法,这个方法来自于《中医外科学》讲到的结石的总攻疗法。首先我们要确定结石小于0.6cm,双肾的功能正常,输尿管没有狭窄或者畸形,就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男性的尿道比女性的长而窄,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石头越小就越容易排出。口服肾石通颗粒或者排石颗粒,早上7:30左右用毫升的水冲药喝下,每隔半小时就喝毫升水,到9:00时再冲一次药喝下,到12:00时开始按揉肾腧穴和三阴交穴10分钟左右,穴位揉完之后就开始做跳跃运动20分钟左右,根据个人身体素质来锻炼,在这期间尽量每一次的小便都憋足后用猛力冲出来,随即观察每次的尿液里有没有砂石排出,5次为一个疗程,隔天一次就行,一般情况下做两个疗程就行。我自己有过排石经验,不靠任何药物排出过三次,每一次排出的石头都是1cm左右的不规则的岩沙状,这么大的石头在排出的时候有血尿是很正常的,不用害怕,如果担心尿道感染,可在中药房抓萹蓄10g/天,连续煮水服用3天即可,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们!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END》—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gerad.net/lljslcbx/6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