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指导妈妈们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时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质疑。
“我家补了鱼肝油了,还要补维生素AD吗?”
“补多了不是会中毒吗?我家的都不敢补。”
“人家说要补一个月停一个月,补多了不好”
那么,补多了是不是真的会中毒呢?答案是“会中毒”!
维生素AD中含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都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吃多了会蓄积中毒,但是这个“吃多了”的度的多少就是关键了,妈妈们不用担心,它们的生理需要量和中毒量相差很大,一般的补充是不会轻易造成宝宝中毒的。
中毒剂量是多少?
维生素D:正常儿童每日服用2万-5万IU维生素D,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可发生维生素D中毒,对敏感的小儿,每日服用IU,持续1-3个月即可中毒。
维生素A:维生素A的中毒个体差异较大,婴幼儿一次剂量超过90mg(30万IU)就可发生急性中毒,每日连续服用维生素A15-30mg(5万-10万IU)超过六个月,即可发生慢性中毒,也有每日只服用7.5mg(2.5万IU),一个月后发生中毒的,早产儿服用1.71mg(IU),七日即可有中毒症状。
补充维生素AD的重要性
维生素A对视觉发育、免疫功能建立、骨骼发育、造血功能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维生素A在整个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维生素A又叫“视黄醇”,是促进宝宝视觉发育的重要物质,缺乏可导致夜盲症或干眼症。维生素A还是维持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细胞完整性的重要物质,确保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同时,它还直接具有促进抗体生成、提高免疫细胞功能,因此,维生素A又被称为“抗感染维生素”,缺乏可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
维生素A还和转铁蛋白的功能密切相关,充足的维生素A可以保证元素铁合成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发生风险。此外,维生素A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分化,对促进婴幼儿骨骼生长有着重大意义。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维持正常钙、磷代谢,帮助骨骼、牙齿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同时,维生素D对增强免疫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维生素D与人体内的钙磷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促进小肠粘膜合成钙结合蛋白,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
钙对宝宝的骨骼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没有维生素D的配合,宝宝对钙质吸收率还不到10%。
除了对骨骼发育的作用,维生素D还与机体免疫功能,多种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可以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自然免疫能力,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调节自身免疫功能,增强宝宝抵抗力。
市面上国药准字的维生素AD胶囊常见的规格
维生素A(IU)
D(IU)
一岁以下
一岁以上
通用
那么妈妈们可以看到以维生素D计算,随便要吃几十颗,连续吃数周才会中毒。所以一般一天一颗的生理需要量服用,宝宝吃起来是很安全的。但是补充维生素AD胶囊,也要在医生的监测下来补充,有些宝宝头围,囟门过小,头围生长速度过慢都是不能随便补充的,所以定期体检很重要。
补充维生素AD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只补D,不补A?
许多妈妈发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生只建议婴幼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并没有明确规定补充维生素A,于是有的妈妈会产生疑问,是不是只给宝宝补充每日所需的维生素D即可,无需补充维生素A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由于受地域特点、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维生素A强化食品的普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发达国家的宝宝维生素A缺乏问题并不突出,因此也就不需要常规补充。除了个别发达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并非不提倡补充维生素A,只是补充方式较中国宝宝有所差异。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次性大剂量补充,即每4-6个月补充10-20万国际单位,这种方式便于操作且节约成本,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更易普及。而我国考虑到安全性问题,采用的是小剂量每天补充的方式,即每日补充维生素A-国际单位。
中国婴幼儿、儿童整体维生素A摄取量普遍偏低,在全球属于维生素A中度缺乏国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整体0-6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11.7%,亚临床缺乏率为39.2%,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孩子存在维生素A缺乏问题,而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缺乏问题更为严重,将近80%存在维生素A摄入不足问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虽有所减轻但仍存在,所以,中国的宝宝需要维生素A与维生素D同补,切不可盲目效仿外国。
误区二:母乳及配方奶粉喂养婴幼儿无需再补AD?
婴幼儿的营养来源几乎完全是依赖于母乳或奶粉,有些妈妈认为自己的宝宝是全母乳喂养,母乳中营养成分很高,所以不需要额外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也有些妈妈认为,自己给宝宝选择的是配方奶粉,配方奶粉中含有充足的维生素AD,因此也不需要额外补充。
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母乳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均较低,并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配方奶粉中虽然含有维生素AD,但由于维生素A和D都属于理化性质非常不稳定的物质,遇到空气、高温、紫外线照射极易氧化分解,而配方奶粉并未对维生素AD进行特殊的保护性处理,因此在奶粉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等过程中极易造成维生素AD流失,其实际含量远远低于标示量,并且不能完全被宝宝所吸收。
所以,母乳及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同样需要依靠额外的营养补充剂来补充维生素AD以满足宝宝正常身体成长发育所需。
误区三:补AD,天然食品最安全?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日常的饮食中含量有限,如含维生素A比较丰富的仅在动物肝脏、全脂奶、蛋黄等少数食物中,而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母乳和一般的奶制品的维生素D含量极少,谷物和蔬菜中则更少。仅通过饮食是很难获取足量维生素AD的。
还有的妈妈认为“天然的就是最好的”,认为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最好选择食品类的产品,也就是市场上常见的从鱼类肝脏中提取的天然鱼肝油。对于补充维生素AD来说,天然的并不是最佳选择。原因之一:天然鱼肝油AD配比不符合婴幼儿营养需要量,天然鱼肝油大多数AD比例为10:1,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幼儿A和D补充的比例是3:1,长期服用天然鱼肝油可能造成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维生素A摄入过量。原因之二:海洋污染日趋严重,贝类和海鱼等海洋生物的体内已经成为了重金属汞、砷的聚居地,鱼肝油可能已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原因之三:食品类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食品的上市门槛低,产品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注册、审查、检测等过程即可上市销售,此外,生产食品的企业也良莠不齐,造成鱼肝油市场混乱,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维生素AD≠鱼肝油!
维生素AD制剂,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药准字产品,多为预防性OTC(非处方药)药品,医院购买,作为药品,国家监管严格,剂量也有严格要求,需要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标准,可以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D缺乏症的功效,有效而安全。
而目前市场上的鱼肝油多为鲨鱼、鳕鱼等大型鱼类的肝脏中提取,主要成分有维生素A,维生素D,DHA,鱼油等成分,属于食品类范畴,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按法规也不允许其宣传防病治病等功效,但由于食品准入门槛低,监管差,一些厂家打着擦边球进入市场,大肆宣传功效,误导了很多妈妈。
总而言之,维生素AD和鱼肝油的区别有四点:
一、来源不同。鱼肝油多是从鱼类肝脏中提取的,除了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含有DHA等成份,从严格意义上说,不适宜作为宝宝维生素AD补充剂,维生素AD剂大多来自纯度更高的合成维生素AD,有严格的制药标准,是国家推荐的婴幼儿维生素AD补充剂,如伊可新。
二、配比与含量不同。鱼肝油,剂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标准,难以准确计算,且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配比是10:1,不太符合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比例;维生素AD滴剂标准严格,按照药用剂量配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配比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3:1,更符合婴幼儿时期的营养素需求量。
三、监管部门不同。市场上的鱼肝油大多属于食品,上市前只需要到当地质监局备案即可,而药品在上市前需要经过处方分析、药理毒理学试验、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试验、临床试验、药品审评等诸多程序,监管力度远远大于鱼肝油。
四、销售渠道不同。鱼肝油食品可以在母婴店、商场、超市等途径自由销售,而维生素AD药品只能在专业的销售渠道销售,如医院、药店等。
(羽儿妈妈,资深儿童保健科医生,家有淘气宝羽儿)
(本文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
相关文章索引,可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具体操作指南详见菜单栏→。
健康
腹泻∣湿疹∣小儿肺炎∣扁桃体∣咳嗽∣宝宝舌头∣宝宝大便∣糖尿病∣艾滋病∣雾霾
儿童保健
微量元素∣锌∣
有声绘本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找啊找,找幸福∣
心理、教育
认可孩子∣
妈咪学堂
孕期学堂∣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