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尿结石防控技术指南
羊尿结石又称羊尿石症,是指尿路中的无机盐类(或有机类)结晶的凝结物刺激尿路黏膜而引起出血、炎症和阻塞的一种泌尿器官疾病。临床上以腹痛、排尿障碍和血尿为特征。为了预防、控制羊尿石症,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因
尿石的成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饲料营养不均衡。舍饲羊群多因青绿牧草和青贮饲料不足,而主要依靠精料饲喂。长期饲喂高蛋白、高磷的精饲料,易造成血液尿酸升高,钙磷比例失调,继而诱发尿结石。
2、饮水缺乏。饮水不足是尿石形成的重要因素,长期饮水不足,尿液浓缩,使盐类浓度过高而促进尿石的形成。
3、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可使上皮细胞脱落,促进尿石的形成。
4、感染因素。肾和尿路细菌(如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感染损伤上皮,使其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及细菌积聚,可成为尿石形成的核心物质。
5、其他因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周期性尿液滞留,大量应用磺胺类药物等均可促进尿石的形成。尿液中尿素酶活性升高及柠檬酸浓度降低引起尿液pH变化可促进尿结石形成。
二、症状
由于发生结石的部位及侵害的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1、肾结石:结石一般在肾孟部分。结石小时,常无明显症状。结石大时,往往并发肾炎、肾孟肾炎、膀胱炎等。精神沉郁,步态强拘,食欲减退或废绝。触摸肾区发现肾肿大并有疼痛感。常作排尿姿势,并出现轻度血尿、细菌尿、脓尿等。严重感染时,体温升高。
2、输尿管结石:不常见。多数是由于肾结石的下移阻塞输尿管。发病时,剧烈疼痛不安,后转为精神沉郁、发热,触诊腹部有疼痛感,行走时拱背,痛苦。完全阻塞时,无尿进入膀胱。输尿管不全阻塞时,常见血尿、脓尿和蛋白尿。若两侧输尿管部分和完全阻塞,将导致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
3、膀胱结石:常发。结石小时,不出现临床症状。当结石大而多时,刺激膀胱黏膜,出现频频排尿、努责、排尿困难,有血尿。当膀胱不太充满时,可触及到内有移动感的结石块。
4、尿道结石:一般为膀胱结石的一种并发症。结石常嵌留在阴茎尿道开口处的后方。多数病例突然尿闭,频作排尿姿势,强烈努责、呻吟、起卧不安。若不完全阻塞,则尿液细小或仅有少量血尿滴出;若完全阻塞,则完全尿闭。在后腹部触摸膀胱,充满并有剧烈疼痛感。随病程发展,可发生膀胱破裂,此时,转为安静。腹腔穿刺,有大量黄色尿液流出。但往往因腹膜炎、尿毒症而死亡。
三、诊断
根据尿频、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下列检查。
1、X射线或B超检查:对大于3cm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应用X射线或B超检查,见有结石即可诊断。
2、进行必要的尿液常规(尤其是尿沉渣、尿路上皮及感染菌的检查)和血液常规的检查。
3、运用物理(X光衍射,能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对尿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有利于该病的诊治和预防。
四、预防
1、饲料青粗搭配,营养平衡。合理调配饲料,使饲料中的钙磷比例保持在1.2:1或者1.5:1的水平,可以减少尿磷排出,从而减少尿中磷酸盐的沉积,减少发病。合理搭配日粮,避免以高谷物饲料为主的日粮饲喂,增加粗纤维饲料的比例,减少磷的过度摄入和尿磷的排出,减轻尿磷酸盐的沉积。并注意饲喂维生素A丰富的饲料。地区性尿结石,应查清饲料、饮水和尿石成分,找出尿石形成的原因,合理搭配饲料。
2、提供足量的清洁饮水。多设饮水点,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稀释尿液,减少对泌尿器官的刺激,并保持尿中胶体与晶体的平衡。在饲料中增加3%-5%氯化钠,增加羊只的饮水量和体液氯离子浓度,减少尿结石的形成。
3、磁化饮水。有条件的可磁化饮水,饮水通过磁化后,pH值升高,溶解能力增强,不仅能预防尿石的形成,而且能使尿石疏松破碎而排出。水磁化后放入水槽中,经过1h,让病畜自由饮水。
4、饲料中添加氯化铵。在饲料中补充氯化铵,对预防磷酸盐结石有一定作用。氯化铵的作用是降低尿液pH值,使尿液更偏向酸性,从而达到溶解尿结石的目的。其添加量一般为干物质的0.3%或总日粮的0.2%。
五、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结石、控制感染、对症治疗,但应考虑经济价值。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大量饮水同时投服利尿及抗生素类药物,以此促使结石排出。
2、水冲洗:导尿管消毒,涂擦润滑剂,缓慢插入尿道或膀胱,注入消毒液体,反复冲洗。适用于粉末状或沙粒状尿石。
3、手术治疗:尿石阻塞在膀胱、尿道或肾脏的病例,可实施手术切开,将结石取出,或可考虑用超声波碎石。排尿困难的病羊也可膀胱穿刺。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产业创新团队疫病岗位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