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优秀教学设计小学美术学画山水画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画的概念以及借景抒情的特点,感受山水画的笔墨意趣。

2.掌握树木、山石笔墨技法,理解近、中、远景的笔墨变化,并绘制一幅笔墨淋漓的山水作品。

3.激发对传统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中、远景的笔墨变化以及山石、树木的画法。难点:墨色浓淡、虚实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风景纪录片《航拍中国》,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①记录片中拍摄了哪些内容?(祖国大好河山)

②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将这些秀美的山川记录下来的?(中国画或水墨画)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山水画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悠久的,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隋唐时期逐渐成熟,而在宋元以后,山水画已经成为了中国画中的主要画科。那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我们共同走进山水画的世界,将心中美好的山河一一记录下来。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山水画的概念

展示山水画作品《游春图》,提出问题:

①画面中展现了怎样一幅景象?(春光明媚之际踏青郊游的情景)②画家描绘的是北方的山川还是南方的山川?(南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山水画的概念:《游春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的情景。山势平缓连绵,呈现出江南山水的特点。中国画中,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作山水画。

2.笔墨特点

设置拼图的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发《游春图》的碎片,引导学生拼一拼,并思考问题:

①画中的房屋、树木、山石分别处于什么位置?(近景、中景、远景)②近景、中景、远景的树木、山石有什么不同?(近处繁密,远处稀疏)③近景、中景、远景的墨色又有什么变化?(近处深,远处淡)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近山用浓墨表现,有丰富的明暗变化,而远山用淡墨表现。除此之外,近树枝叶繁茂,远树并无枝叶,充分体现了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近干远湿、近繁远简的特点。

3.山水画的笔墨意趣

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这幅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憧憬、热爱)

教师总结:作者用笔墨传达出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令人从中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的精神境界,充分体现了山水画的笔墨意趣。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春色”为主题,示范近、中、远景山石和树木的画法,并强调繁简、干湿、浓淡的变化。

1.先画近景;2.再画远景;3.画树叶;4.画树干;5.调整画面。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布置练习:画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山水画。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用笔、用墨的注意事项。

3.完成作品后,举办“锦绣江山”画展,请同学将作品展示到展览区中并互相交流欣赏。

4.教师总评,从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评析。

(如《山村好人家》近、中、远景布局合理,墨色有浓淡干湿的变化,意境悠远。)

活动五:小结作业

1.以“小老师”的形式请同学说一说在本堂课中学习的内容,并进行情感升华:今

天学习了中国山水画,在山水画中领略到了祖国自然山川的魅力,体会到中国山水画的水墨韵味和笔墨情趣。山水画作为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后我们要更好地将它传承和发展下去。

2.课后为今天的山水画作品配以诗词,下节课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gerad.net/ljsdzz/10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