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雪景拍得好,两个注意五个技巧,要牢记

随着春节的临近,北方各地纷纷迎来了今年的雪季,每年的初雪都好像是上天落下的惊喜,将春夏秋冬的烦恼一并埋藏。对于摄影师而言,雪总是令人心情激荡,漫天飞舞的雪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意境,触及人们的心灵。

不过,雪是一种典型“好看不好拍”的题材,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颇有挑战。如果您想拍好雪景,本文中所要提到的,这两个注意五个技巧,一定要牢记!

注意“白加黑减”准确测光

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最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灰雪”,这是相机测光系统被场景“欺骗”所导致的。因为相机测光参照的是18%中性灰,测光系统将测光区域看成一幅灰阶图,在该区域内对各个像素进行平均,如果大部分像素亮度低于18%中性灰,那么就意味着该场景过暗,需提高曝光。反之,如果大部分的像素亮度都要高于18%中性灰,那么意味着该场景过亮,需降低曝光。

在一些包含大面积白色或黑色的特殊场景中,测光系统也会受到“欺骗”,导致相机的曝光效果与实际需求不一致。在拍摄雪景时,由于场景中白色占比过大,让相机测光系统产生过亮的误判,曝光被错误地压低,因此拍出来的雪景都是灰蒙蒙的。

要想让雪的颜色更白,更有质感,就必须提高曝光度,恢复其肉眼所见的颜色与质地。反之亦然,如果场景中包含大量的黑色,测光系统也会产生过暗的误判,错误地曝光导致黑色被拍成灰色,此时我们则需要拉低曝光,校正测光系统的错误,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加黑减”。

在手动曝光时,我们可以自由地调整曝光参数,但在自动或半自动模式下,则需要打开曝光补偿,并按照“白加黑减”的原则,适当地增加或减少,一到两档的曝光补偿。

注意设备安全保护器材

雪景拍摄的重中之重就是保护好器材,室外拍摄温度较低,相机的电池会受低温的影响,持续降低电池的续航与使用寿命。维持电池的温度,是保证相机正常工作的关键,通常在低温环境下拍摄时,需要将拍摄前未使用的电池放在衣服的内兜进行保温,并多准备一块作为备用,以备不时之需。

不仅仅是室外的低温,对相机威胁最大的是温差。当我们完成拍摄后,将相机带回至温度较高的室内,由于较大的温差,相机与镜头上会迅速地凝结水珠,而这些水珠往往会渗透到相机与镜头的内部,导致电路短路或产生镜头霉斑。最好的办法就是拍摄结束后,将相机放回到相机包内,回到室内后,等包内温度与室温接近后再拿出来使用。

雪景拍摄的五个景别技巧

一组完整的摄影作品,无论是用手机还是相机,都要有丰富的构图,也就是所谓的“多景别”。通常在拍摄的时候,我们都会拍摄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等。这样一套完整的视觉叙事,会让画面情感更加丰富,不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远景:展示被摄主体所处的大环境,以景为主,以物为辅。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画面张力,能够产生强烈的空间感和纵深感。远景的关键是合理地利用场景元素,进行集中布局,包括主体的位置与场景元素的运动方向等等。如果设置不合理,很可能会导致画面看起来杂乱无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gerad.net/ljsdzz/9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