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男童服用泡腾片致死年12月29日,一位18月龄幼童浩医院就诊,打完吊针后,浩浩妈妈从标明“口服”的“娃娃宁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药丸给浩浩服下。服药10秒左右,浩浩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咳嗽,嘴边也慢慢变成青色。经医生抢救,切开气管后取出已经化为一滩水的泡腾片残迹,但浩浩最终却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死因分析①药片卡喉噎住了,导致喉管呼吸堵塞,大脑缺氧而死。②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产生二氧化碳,在口腔和胃肠道释放气体,刺激黏膜造成意外。药物剂型多种多样,方式、时间各有讲究。关于安全用药知识,你都了解吗?为进一步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增强公众安全用药意识,10月27日上午,我院医务人员在门诊大厅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免费为过往市民测量血压、血型,通过设立咨询处、摆放知识展板、开展问卷调查和主题讲座等多样方式,向市民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药物剂型多种多样,服用方式、用药时间各有讲究,如果用错方法则会影响药效,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讲座上,医务人员边仔细讲解边实物演示,时而与市民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正在等待检查结果的张女士恰巧遇上了此次活动,带着女儿听完整场讲座并参与了问卷调查。张女士告诉:“平时女儿吃肠溶片,怕她吞不下总把药弄碎,今天一听才知道原来弄碎后药效会大大降低。”她还说,“医院这样的活动很好,能了解很多实用的常识,医院多多举办类似活动!”千万不要走开下面海量用药常识等着你!常用药物剂型合理使用什么时间服药有讲究1.餐前服用:胃黏膜保护药、止泻药、降血糖药、抗骨质疏松药、抗菌药物。胃黏膜保护药:饭前处于空腹状态,药物能充分作用于胃壁形成保护膜。止泻药:如思密达饭前服用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内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降血糖药:饭前服用降糖药,便于就餐时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消化道糖的分解和吸收。2、餐后服用:镇痛抗炎药、维生素、铁剂。镇痛抗炎药: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维生素类:饭后服用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吸收更完全3、睡前服用:催眠药、钙剂、平喘药、抗过敏药、降血脂药。茶碱缓释片晚上服用时应该在8-9点,由于哮喘往往在凌晨发作或凌晨加重,8-9点服药的话凌晨刚好发挥药效抗过敏药主要是一类抗组胺药,有嗜睡作用,服药后不能驾车、从事高空作业或者进行其他精细与危险性操作。4、清晨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压药、抗抑郁药、利尿药、驱虫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早晨7-8时服为宜,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7-8时。降压药:每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宜在早7时左右服,此类药物若需要每日服2次时,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一次。因为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此时用药效果好。抗抑郁药:因抑郁的症状常表现为晨重晚轻,早晨服用有利于减轻焦虑、抑郁状态。利尿剂:宜晨服,以免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和休息。5、服药后应多喝水:平喘药、利胆药、抗痛风药、抗尿结石药抗痛风药(别嘌醇、苯溴马隆):应用排尿酸药治疗痛风时应多饮水、每日尿量达ML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尿道形成结石。6、服药后不宜大量饮水:胃黏膜保护剂、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药、苦味健胃药。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时,只需少量温水把药送服下去即可,半小时内不宜喝太多水。否则,刚形成的药物保护膜可能被冲掉,使其保护作用减弱。服用以下药物后不能喝酒1、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以及甲硝唑、呋喃唑酮等用药后饮酒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四肢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全身潮红,甚至呼吸抑制、休克等),建议停药后1周要避免饮酒。2、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等与乙醇合用时会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3、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如果服用该类药物时大量饮酒,可使胃肠道黏膜受到药物和乙醇的双重刺激,甚至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4、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服药期间大量饮酒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5、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药物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6、降血压药:硝苯地平、肼苯达嗪、地巴唑等与酒同服,很容易出现低血压。7、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庚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8、抗抑郁药:服用丙咪嗪和多塞平等抗抑郁药期间饮酒,可产生中枢镇定作用。安全用药,共享健康!觉得好,就请告诉更多的人……
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白癜风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gerad.net/lljslcbx/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