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尿路结石的特征及预防
尿路结石的形成受到诸多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饮食结构习惯,泌尿系统局部的疾患,全身代谢紊乱等。
饮食是一个主要的外部因素,适当的调整饮食能降低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是尿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营养和饮食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影响其尿液的排出,这对尿石的形成或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饮食和营养是尿石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的结果指导饮食有利于预防结石复发。
一、在临床上常见的四大类泌尿系结石性状表现有以下特征:
1、草酸盐结石
结石棕褐色,质紧硬,表面粗糙有刺,呈桑椹形,切面呈环形层状。容易损伤尿路粘膜引起血尿,一般在中性尿内形成,可以是单纯的草酸钙结石,但多数为草酸钙和磷酸钙混合性结石。
2、磷酸铵镁结石
结石灰白色,表面光滑或有颗粒,质硬或松脆易碎。在肾盂、肾盏内可形成鹿角形结石。切面常见有核心(为细菌或脱落上皮等),呈同心性层状结构。在碱性尿中形成,常与碳酸盐混合。
3、尿酸盐结石
结石黄色或褐色,表面光滑,质硬,圆或卵圆形,常形成多数小结石,在酸性尿内形成。尿酸结石可为单纯性或与草酸钙、磷酸钙等形成混合结石,单纯尿酸结石X线可透过常不显影,混合结石X线不透过可显影。
胱氨酸结石
结石黄白色、光滑、外观蜡样,X线能透过,不易显影,形成于酸性尿中。
二、饮食防石:根据各类分型结石的饮食注意及药物防治:
1、含钙结石(主要成分单纯的草酸钙、草酸钙和磷酸钙):应少食高草酸及高钙食物,如菠菜、苹果、番茄、土豆、甜菜、龙须菜、南瓜子、浓茶、红茶、咖啡、巧克力、芦笋、油菜、雪里红、榨菜、海带、虾皮、牛奶、奶酪,各种干果(松子、核桃、栗子、花生)等;食糖及其制品、饮料等可增加尿钙,结石患者应加以控制。维生素C高的食物不宜多吃如柑桔、柠檬、西红柿、草莓等;口服维生素B6及镁制剂,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特异性高草酸盐尿石症。
2、感染结石(主要成分是磷酸镁铵和羟磷灰石):碱性尿易形成磷酸铵镁结石(尿PH值7.2)。宜低磷酸钙饮食并宜食酸性食物。应禁食所有奶制品、加磷酸之柠檬汁、可乐、咖啡;建议加强控制感染。口服氯化胺可使尿液酸化。
3、尿酸结石(主要成分尿酸、尿酸胺):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肥胖患者用低热量膳食。宜用的食品:五谷类应以细粮为主;青菜水果可任意食用;鸡蛋和牛奶可适当摄入。建议采用碱性饮食,忌用的食品有:猪肉、牛肉、鸭肉、鹅肉、动物内脏、盐渍或油炸食品、青鱼、沙丁、白带鱼、吴郭鱼、肉干各种肉汤、肉汁、蛤、蟹等;蔬菜有菠菜、各种豆类、菜花、龙须菜及蕈类;酒、浓茶、咖啡、可可等;强烈的香料及调味品。不宜饮酒,饮酒可增加尿酸水平,酒后还易引起尿的浓缩。高血尿酸、高尿酸症患者可口服别嘌呤醇。口服碳酸氢钠可使尿液碱化。
4、胱胺酸结石:少食蛋胺酸类膳食(如豆腐,蛋类,肉类、葵花子、芝麻等)。
三、预防泌尿系结石的注意要点
(一)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多饮水可稀释尿液,降低尿内晶体浓度,冲洗尿路,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饮开水或磁化水毫升以上,对预防结石有一定意义。
(二)解除尿路梗阻因素
积极处理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等,以解除尿路梗阻。
(三)积极治疗尿路感染
(四)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及帮助多活动,借以减少骨质脱钙,增进尿流畅通。
(五)调节尿液酸碱度
根据尿石成分,调节尿液酸碱度,可预防尿石复发,如尿酸盐、草酸盐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
(六)防治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应行手术治疗。
四、尿路结石饮水指导
尿路结石依其化学成分大致分为含钙结石和不含钙结石。含钙结石占80--95%,主要由草酸钙和磷酸钙组成。除大量饮水外,尚须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
1、成年男性患者饮水量为-毫升/日,女病人、心肺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为-毫升/日,小儿酌减。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量,维持尿量-毫升/日以上。
2、饮水方法:饮水量要分布全天,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须饮水-毫升。一般一次饮水毫升左右,活动时可略增加饮水量,多饮水可冲洗泌尿系统结石,也可稀释尿液,改变PH值,如长期酸性尿(尿PH值5.5)易出现尿酸结石,长期碱性尿(尿PH值6.6)易出现磷酸盐结石。碱性尿同时易形成磷酸铵镁结石(尿PH值7.2)。
3、饮用水宜用温度适宜的磁化水(使用磁化杯),因磁化水具有较强的溶钙能力、能降低钙盐的饱和度、抑制钙结石的再形成。
医院泌尿外科开展现代微创手术与传统中医中药治疗相结合,
联系我们:
门诊:总院:门诊一楼诊室(柳候公园旁)
东院:门诊二楼D区诊室
住院部:医院东院泌尿外科病区(住院楼十层)